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三农人才建设情况报告,供大家参考。
县三农人才建设情况报告
近年来,*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“三农”产业告别粗放的传统经营模式,立足本地优秀的资源,乡村旅游业、生态农业等产业迅速发展,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,但受乡村基层工作生活条件、基层人才待遇、基层成长空间等因素限制,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缓慢,农业人才流失严重。“三农”人才回归难、总量少、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导致“三农”产业在快速发展后出现同质化严重、创新能力有限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。x县以解决“三农”产业发展痛点为导向,通过服务机制创新,探索完善机制体制,形成平台服务产业发展,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引育,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革新的良性格局,构筑产才协同发展的“三农”新趋势。
一、夯实基层基础,搭建四梁八柱
(一)突出规划先行,凝聚各方力量。县委人才办联合农业农村局、农机发展中心、乡镇(街道)进行规划研讨,紧抓产业发展结合点,凝聚共识,引导各部门同向而行,携手发力。通过深入生产一线摸排征求意见,按照有关科技规范和标准分类,征集新技术培训推广、信息咨询、良种引进、生产指导、病虫害防治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需求,掌握农技站、水利站、茶技站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现有基层“三农”服务机构配备和场所布局情况。梳理科技特派员、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底册,建立覆盖产业发展链条的“三农”要素库,为做好顶层设计和人才支撑服务配套打好基础,确保平台架设紧密联系客观实际,紧扣地方发展,紧紧围绕产才需求推进。
(二)坚持合理布局,强化上下联动。结合县域内产业发展需求,在城区中心地域,依托科技特派员总站设立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,针对各乡镇(街道)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科学制定辐射区域,重点推进水产、庄稼和畜牧服务站点建设。通过在线预约诊疗平台,实行“数据上移,服务下移”“线上预约、线下衔接”“基层下单、总站派单、分站接单、全程督单”等方式,实现诊疗数据双向实时对接,强化县乡上下联动,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、时效性、有效性。
(三)聚焦联合发展,实现叠加效应。坚持开放的原则,探索通过代理服务信息发布、业务对接等多渠道、多途径,广泛联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。选择有实力、意愿强的农资经营企业、农业专业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等作为合作伙伴,搞好经营和服务对接,搭好服务反馈的信息交流“高架桥”,实现合作共赢。通过资源整合,积极争取发改、财政、科技、农业等部门政策支持,把“三农”服务站建设成为跨部门、跨行业的社会化为农服务公共平台。
二、坚持多措并举,建强干部队伍
(一)坚持刚柔并济,打造人才队伍。“三农服务站”精准对接辐射区域发展需求,坚持“刚柔并济”的人才策略,拓宽引才渠道,凝聚多方力量。一方面,做好“高位嫁接”,通过柔性引才政策,积极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领域高端人才组建“名师工作团”,定期深入一线站点开展技术服务,以“传、帮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推荐访问:三农 情况 报告 县三农人才建设情况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