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深刻党史课优秀范本精编(完整),供大家参考。
最深刻的党史课优秀范文精编
最深刻的党史课是什么呢?也许是一次讲座,也许是一次沉浸式游览,也许是一次不经意和书本中的党史故事相遇带来的思考。对于我而言,最深刻的党史课是曾经走过的路和未来要走好的路,因为只有自己经历的历史才深刻,只有自己创造的历史才动人。
重走这条山路
山很高,路很陡,我沿着山路一步一步往上走。正要从山脚出发时,路过的老人问:“咋不走公路呢,还来爬这山?”我开心地回答:“体验生活。”
在孩童时期,这样的“体验生活”却是我每天都要经历的。那时候走的是一条泥泞的小路,偶尔能看到几块石板。雨天下脚得格外小心,一个不注意就“坐滑梯”了。用“上山容易下山难”来形容雨天里的这条山路再合适不过了。
家里最大的几块地在半山腰,最远的在山脚。2006年农业税免除后,山脚的地就再也没种了。地里种红薯、种玉米、种大豆。红薯、玉米用来喂猪或者卖了赚钱;
大豆留足吃的,留够来年的种子,余下的就被用做鸡蛋的“保护层”拿到集市上出售。地里成长的季节是绿油油的,收获的季节是黄灿灿的,闲置的时候是红艳艳的(土壤是红色的),四季分明的农村图景陪伴了多少代人一辈子。
成长和收获的季节应当充满喜悦,但对于孩童时期的我而言,看着年复一年的“绿油油、黄灿灿”,心中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。面对山的坡度、作物的重量,我们得拿出自己的气力和它们较量。播种时,从山顶的家里将新苗、肥料沿着这条山路往地里运;
收获时,从地里将果实顺着这条山路往山顶运。那个时候,我从收成好这件事儿中,明白了什么是“甜蜜的负担”。
便民路修好后,渐渐地,走山路的人就少了,杂草便霸占了这条山路,但它却在每一个村里人心中扎了根,循着记忆也能把它走对、走完。
那个时候“负重”前行,步履十分稳健。
再走这条公路
爬到山顶,能够看到山顶横躺着一条宽约4米的水泥公路,远处伸展到看不到的山脚去,近处延伸到院子里。院子里坐落着6栋砖瓦房,房龄都在30年以上了,其中2栋已经复垦。年龄比我大的老宅们诉说着这个院子里曾经发生的故事。
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2010年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这条公路很快就修好了。作为“村村通”工程成千上万的公路中的一条,它承载了全村人的希望。当年达成的修路共识很有意思:有了公路,孩子们长大后可以开小车回家祭祖。在那个时候看来,连一个摩托车都没有的他们居然因为这个美好的愿望达成共识,实在不可思议。路修好后,以前远在山脚车上“瓜子、花生、牛奶、饼干......”的叫卖声,现在也通过这条公路来到了院子里。只要听到院子里的狗“汪汪汪”或者鹅“鹅鹅鹅”,你就知道有外来的人了。
在农村家电补贴政策下,磨豆子的机器代替了石磨,耕田机代替了水牛。家电不再从山脚往上背,卖猪也不用或两人或四人地往山下抬。一个又一个的大件从这条公路运进来,一堆又一堆的粮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推荐访问:党史 范本 最深刻 最深刻党史课优秀范本精编